技术支持
首页 > 技术支持 > 技术服务 > 设备操作不规范会对IC
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点击数:
设备操作不规范是导致 IC 动态弯扭曲试验机测试精度下降的重要人为因素,其影响贯穿 “样品准备 - 参数设置 - 测试执行 - 数据处理” 全流程,可能直接导致测试数据失真、结果不可靠,甚至误判 IC 卡的机械性能。具体影响可分为以下五大类:
一、样品安装不规范:导致 “样品受力状态异常”,引入系统性偏差
样品安装是测试的基础步骤,操作不当会直接改变 IC 卡的受力逻辑,使测试条件偏离标准要求,具体影响包括:
定位偏移:改变应力分布,数据失去参考性若未按标准将 IC 卡对齐夹具的定位基准(如长边 / 短边未贴合夹具刻度线,偏移 1-2mm),会导致卡体的弯曲 / 扭曲受力点偏移。例如:标准要求 “弯曲应力集中于卡体中部”,定位偏移后应力可能偏向边缘,使 IC 卡提前断裂,误判为 “卡体抗弯曲性能差”;反之,若应力未作用于芯片区域,可能低估芯片的受损风险。
夹持力度不当:引入额外应力或导致样品滑动
夹持过紧:会对 IC 卡施加 “预压应力”(如 PVC 基材被挤压变形),测试时实际承受的弯曲 / 扭转载荷会叠加预应力,导致测试数据偏高(如实际抗弯曲力 10N,显示为 12N),高估卡体性能;
夹持过松:测试过程中 IC 卡易发生滑动(尤其动态弯曲时),导致弯曲位移 / 扭曲角度未按设定值施加(如设定弯曲位移 20mm,实际仅 15mm),使应力不足,误判为 “卡体耐久性合格”。
样品摆放歪斜:产生非目标方向的附加力若 IC 卡未水平放置在夹具中(如倾斜 5°),动态扭曲时会同时产生 “扭转 + 侧向力”,而非纯扭转载荷,导致传感器采集的力值包含额外干扰信号,数据波动增大(如同一批次样品测试结果离散度从 ±5% 升至 ±15%)。
二、参数设置错误:使测试条件偏离标准,结果无意义
试验机的核心参数(如位移、角度、频率)需严格匹配测试标准(如 GB/T 17554.1、ISO 10373),参数设置错误会直接导致 “测试条件不达标”,精度无从谈起:
关键参数设定偏差:改变测试应力等级
弯曲位移 / 扭曲角度设置错误:例如标准要求 “长边弯曲位移 20mm”,误设为 15mm,会导致施加的弯曲应力不足,IC 卡无法达到疲劳极限,测试结果无法反映真实使用场景下的耐久性;
测试频率偏差:标准动态测试频率通常为 0.5Hz,若误设为 1Hz,会使卡体承受的动态疲劳载荷频率翻倍,加速损坏,误判为 “卡体寿命短”。
零点校准缺失:引入系统性误差测试前需对 “力值、位移、角度” 进行零点校准(消除夹具自重、传感器初始偏移的影响)。若跳过此步骤:
力值零点偏移:如夹具自重导致初始力值显示为 2N,所有测试的力值数据都会叠加 2N 误差,实际 10N 的载荷会被记录为 12N;
位移零点偏移:如初始位移未归零,设定 “弯曲 20mm” 实际仅移动 18mm,应力施加不足。
未设置 “预运行” 步骤:数据采集包含启动波动动态测试启动初期,伺服电机、传动机构可能存在短暂波动(如频率从 0.3Hz 升至 0.5Hz)。若未先让设备 “预运行 10-20 个循环” 再开始采集数据,会将启动阶段的不稳定数据纳入统计,导致结果偏差(如峰值力值波动 ±1.5N,远超标准允许的 ±0.5N 误差)。
三、样品预处理不规范:导致 “同批次样品差异”,误判设备精度
IC 卡样品的状态一致性是测试精度的前提,若未按标准预处理,会将 “样品差异” 误认为 “设备精度问题”:
未进行环境平衡:样品材质状态不稳定标准要求测试前需将 IC 卡放在 “23℃±2℃、RH 50%±5%” 的环境中平衡 24 小时以上,消除储存环境(如高温、低湿)对材质的影响。若直接测试刚从低温仓库(如 5℃)取出的样品:
PVC 基材硬度升高、柔韧性下降,抗弯曲能力会被高估(如实际寿命 500 次循环,测试显示 800 次);
若样品从高湿环境取出,基材吸水变软,抗扭曲能力会被低估。
未筛选合格样品:混入有缺陷的测试对象操作时若未剔除边缘有毛刺、表面有折痕、芯片凸起的不合格样品,这些缺陷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:例如,卡体边缘有毛刺,弯曲时会先从毛刺处开裂,测试寿命远低于正常样品,使同批次结果离散度增大,误判为 “设备测试精度差”。
四、测试过程干预不当:破坏动态测试的连续性
动态测试需保持 “无人干预的稳定运行”,操作中的不当干预会直接打断测试节奏,导致数据异常:
中途触碰设备或样品:干扰受力状态测试过程中若误碰夹具、传动机构,会导致:
样品位置偏移,弯曲 / 扭曲轨迹改变;
传感器瞬间受力波动(如力值突然飙升至 20N,远超正常载荷),产生 “异常数据点”,若未剔除会拉高平均力值,影响结果。
提前停止或重启测试:数据不完整若因操作失误提前停止测试(如未达到设定的循环次数),或中途重启设备,会导致:
数据采集不完整,无法计算完整的疲劳寿命;
重启后设备需重新校准零点,若未校准,前后数据会存在偏差(如前半段力值误差 + 1N,后半段误差 - 0.5N)。
五、数据处理不规范:掩盖真实误差或放大偏差
测试后的数据分析若未按标准流程操作,会导致最终报告结果失真:
未剔除异常数据:污染统计结果动态测试中可能因样品滑动、瞬间干扰产生 “异常值”(如力值骤降、角度突变)。若未按标准(如格拉布斯准则)剔除这些异常值,会使统计结果(如平均寿命、峰值力)偏离真实值。例如:同批次 5 个样品寿命为 500、520、510、100(异常)、530 次,未剔除异常值时平均寿命为 432 次,剔除后为 515 次,偏差达 16%。
数据单位或计算错误:结论完全错误若软件操作时误将 “扭曲角度单位 ° 设为 rad”(1rad≈57.3°),或计算疲劳寿命时漏算循环次数,会导致结果完全偏离实际。例如:实际扭曲角度 ±15°,误算为 ±15rad(≈860°),远超 IC 卡的承受极限,会错误判定 “所有样品均不合格”。
总结:规范操作的核心原则
为规避上述影响,需严格遵循 “三规范”:
样品规范:筛选合格样品,按标准进行环境平衡;
参数规范:核对测试标准,精准设置参数并校准零点;
流程规范:标准化安装、预运行后采集数据,按准则处理数据。
只有操作规范化,才能确保设备的固有精度得到充分发挥,测试结果真实反映 IC 卡的机械性能。
上一篇:暂无上一篇
©版权所有©:上海倾技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邬桥社区安东路208号23幢